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资料交流>译者随笔>正文
  • 我们需要批判当今城市的日常生活吗?
  • 叶齐茂

亨利·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第一卷)已经翻译完了,我还会在年内完成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译工作,然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卷一起出版。

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消费社会”,甚至还在有意地鼓励、倡导、创造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社会,但同时也在无意中掉入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泥潭,如高档会所。因此,防止跌入“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陷阱,不应该说是杞人忧天,而应该认为是防患于未然,是一种忧患意识。展开对消费社会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展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消费社会的研究,推进这一方面的学术进步,有一个办法就是积极引进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列斐伏尔的核心著作,如《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思想的巅峰之作或元哲学,是一部有关文化的哲学理论,是20 世纪思想界摆脱“纯粹理性批判”,转向“日常生活批判”的一个分水岭,是使用马克思哲学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进行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

《日常生活批判》中集中了列斐伏尔的许多核心思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列斐伏尔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发展“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家之一,这种“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希望“具体”,寻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探讨我们周围日常生活的一种方法。这个研究必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念,有关异化的哲学观念首当其冲。列斐伏尔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异化特征做了这样的解释:日常生活不再是“私人的”,而是社会的;日常生活不再带有个性,而是受到商品、货币、技术支配的;日常生活受到媒体的控制、经济利益的控制、符号的控制;人们消费的不再只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人们消费的是符号本身,符号替代物成了主体,符号价值大于使用价值。他阐明了日常生活的异化正在引起文化革命。

《日常生活批判》分为3 卷,“概论”,“日常生活社会学基础”和“从现代性到现代主义”,分别在1947 年、1961年和1981 年出版,历时34 年。《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概论》(1958 年版对1947 年版做了很多修正)是研究异化问题的,主张关注“本真的”日常生活。列斐伏尔使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深层次地研究工业文明和官僚制度所导致的“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异化,具有非人性化的特征,剥夺了日常生活的权力。列斐伏尔认为,不平凡的事情主导了我们的文学、历史、哲学,以致于我们总是规避日常生活,对世俗的东西嗤之以鼻。实际上,正是日常生活,世俗的文化,书写着历史,改变着社会的未来。把纯粹思想与日常生活的感性世界分化分开,本身就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所以,我们应该研究日常生活。把哲学研究与经济学和文学批判联系起来,把抒情的遐想与严格的论战结合起来。无论他是在讨论运动项目、家里的花园、乡村、卓别林,还是宗教,列斐伏尔都是在构造一个生活经历网络,探索工作和闲暇,白日梦与节日庆典中对立面的边界,从而考察控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力量和制度,以及异化所发挥的作用。当然,在《概论》中,列斐伏尔所说的那个“异化的日常生活”是前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工业化的、社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破坏了桃花源式的日常生活的平衡。

《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日常生活社会学基础》(1961)的主题是“消费社会”,分析高度分化的和官僚体制控制下的消费社会。在这一卷里,列斐伏尔不再强调前现代社会的那种桃花源式的日常生活,而是强调语言、符号对日常生活参照物的腐蚀,进而让消费控制了日常生活。所以,第二卷的目标是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批判掩盖日常生活矛盾的现代社会。例如,他批判了当时法国展开的新城规划和建设,如穆朗、拉克这类新城或新居住区。他认为,“规划师把这类新城的日常生活条件简化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同时,竭力去‘组织’新城,但是,新城的日常生活丧失了深度,仅仅留下了平凡和琐碎。公寓大楼常常被建成了“生活机器”,居住区是维持工作之余生活的一台机器。功能决定每一个对象,每一个对象都减至成一个标志;新城指定一件事和禁止另一件事;新城体现行为模式;新城影响行为模式。实际上,每一个城镇详细规划都隐藏着一个日常生活计划。无论清晰与否,城镇详细规划都涉及到人的、生活的和世界的整个观念。在我们的新城里,项目或计划都是明显的。日常生活发现人们像打包一样对待日常生活:一个巨大的机器抓住劳动者工作之余的时间,然后,把这个时间像商品一样包装起来。人们与群体隔离开,人们相互之间也隔离开,每一个人都住在他那个盒子里,这种现代性安排了他们的反反复复的行为举止。这种现代性还削减了许多基本的行为举止。”

《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从现代性到现代主义(发展日常生活的原理)》(1981),的目标是,通过揭示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现代性的危机和技术现代主义的断言,辩证地分析日常生活的变化,那些还在延续,那些中断了,交换价值及其类似的东西主导了现代社会,进而证明终究会爆发一种革命。列斐伏尔在这一卷里所要阐明的基本观点是,在最世俗的日常生活里,蕴涵着新事物的萌芽。另外,列斐伏尔使用形形色色的城市现象去证明他的日常生活的批判哲学,这样,列斐伏尔还写了三本关于城市的专门著作,《城市文选》(Writings on Cities),《城市革命》(The Urban Revolution)和《迈向愉悦的建筑》(Towards anArchitecture of Enjoyment)。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作列斐伏尔的“城市三部曲”。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4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