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资讯中心>专题研究>正文

澳大利亚文化景观遗产的认定方法

主持人: 孙淼, 硕士,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Tanya1010@163.com

              奚雪松,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xixuesong@cau.edu.cn

              王策,硕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规划与景观设计院主任规划师。17954544@qq.com


1975 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法》(Australian Heritage Commission Act 1975),并依据该法设立了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AHC: Australian Heritage Commission)和国家遗产登记册(Register of National Estate)制度。1992 年,第16 届世界遗产大会提出文化景观类别,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The World Heritage List)中。自此,澳大利亚景观保护产生重大转向,景观的关联性文化意义在1999 年《巴拉宪章》(Burra Charter)的修订中得到确认。由此,澳大利亚形成了一套充备的文化景观遗产认定体系,成为该国文化景观遗产实现登录、管理及保护的先决条件。这一完整体系对澳大利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也值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体系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思考借鉴。——栏目主持人


1 基本概念与认定体系简介

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指出,文化景观是由人类行为造成自然特征与要素改变而形成的物质性地域,以有形的格局诠释了地域的特征,并反映了人与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1]。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在其国家财产登录系统中将文化景观分为八种类型:a 关联性景观(指意义与重要性源自于与文化信仰或非物质文化传统,如艺术、文学、民间传说与宗教有密切关联的景观);b 反映了现行文化过程的景观;c 与特定历史行为或时期相关的场所;d 代表某个历史阶段的场所;e见证了自然环境条件与某种历史行为相互关系的场所;f 线性景观;g 与某个特定主题相关联的场所;h 代表了多重主题或多重价值观的场所[2]


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规定文化景观的判别与评价由定位历史背景、界定景观、场地调查与记录、引入历史研究、分析及重要性评价六个步骤组成(图1)[1],并在判别与评价后实行遗产登录制度。



2 遗产判别


2.1 定位历史背景


重点在于判别出文化景观的主题与相关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步骤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文化景观的特征要素,解释场地中的各种表象。主要工作为:a 了解地方与整个区域的历史;b 为与景观相关的各种事件建立事件线索;c 列出历史参考文献;d 与当地人、当地历史学家或历史社团组织交流,得出初步的定位。e 通过这一步骤可以对居住空间分布的原因、交通系统的格局与类型、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多样性、居民的背景、景观环境中的产业与行动信息等有深入的了解。


2.2 界定文化景观


通过七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对主题区域的文化景观及其特征要素进行界定。

(1)目前已掌握的知识

利用目前已有的当地与区域的历史知识作为引导,了解与分析景观的物质构成,以及它如何对聚居与土地利用产生影响等;判别出地形、地质、排水与植被等与人地关系作用行为相关的物质要素。

(2)目前已有信息

通过官方与民间机构的各项记录,了解什么样的场所与构成要素已经被判别。

(3)其他人的知识

咨询熟悉当地情况的当地人、历史学家或社团等,要尤其重视当地某些口传的历史信息。

(4)观察

通过草图、照相、笔记等形式记录任何能引起兴趣的景观特征要素。

(5)深入研究更多信息

了解那些已经由当地部门与机构明确的景观特征要素及其相关信息。

(6)跨界合作

与遗产保护组织及其他管理部门展开跨界合作,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7)外部援助

利用外部的资金与援助展开文化景观的研究。


2.3 对文化景观的调查与记录


在文化景观及其特征要素被界定后,对其进行调查与记录是随后的重要工作,其要点在四个方面。

(1)定位——调查与记录的方法与工具(表1)。

(2)描述——调查与记录的特征要素(表2)。


(3)目前的状况

状况指的是景观及其特征要素的完整性,即是否处于稳定、退化或是需要改良的状况。尽管其状况本身并不影响历史重要性的判断,但对目前状况的评判是制定适宜的管理策略以保护其价值的根本。

(4)威胁

威胁指的是造成景观价值、状况与未来发展持续衰退的各种过程。判别与记录各种威胁是制定适宜管理规划的基础。


2.4 对文化景观历史的深入研究


需要从一系列资源中认真遴选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a 直接管辖部门的报告;b 当地或区域的历史资料;c 专题性的历史资料;d 特征要素周边的历史资料;e 历史地图;f 历史照片、草图或绘画;g 当地的报纸;h 各种土地记录;i 地名词典与地址名录;j 家庭或商业的报表;k 探险家、调查者、居民与科学家的个人记录;l 政府文件;m 人口记录;n 统计报告;o 政府报告与出版刊物;p 各种口传的历史。


2.5 文化景观的分析


对文化景观特征要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将特征要素与历史时期、历史主题关联起来。分析的第一步是分别展开针对特征要素的文献研究与场地调查;然后把每一个场地要素与通过文献确定的主题与历史时期结合在一起进行判别。以下方法有助于信息的分析过程。

(1)按年代顺序分别阐述场地的历史,反映出人类活动与景观演变的先后历程。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GIS 将图纸进行叠合,以方便地显示一系列历史年代中景观的利用方式与演变过程。

(2)对特征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解释,以阐明由单个要素与场所构成的集合是如何与整个景观环境背景关联在一起的。

(3)对景观要素与人类活动形成的联系网络进行研证,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

进行分析时应认识到以下几方面。

(1)文化景观的特征是通过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的,认识到这些相互关系之间的完整程度是评价景观完整性的基础;

(2)所有的文化景观都是动态的;

(3)某一个景观或景观特征要素都可能与很多主题、行为与历史时期相关;

(4)需要从不同的信息源比较各种信息后才能作出最后的评判;

(5)将所有在调查过程中与最后评判过程中的疑点都记录下来。


3 遗产评价


澳大利亚1992 年通过的《巴拉宪章》指出从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来界定文化重要性。

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在《巴拉宪章》的引导下,在其相应的规章制度中为文化景观的登录制定了评价标准,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1)与国家、州、地区或社区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发展或文化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为具有稀缺性的、特备的或是处于濒危状态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过程、土地利用、功能或设计提供了佐证;

(3)有研究潜力与信息能促进人们对于人类活动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

(4)证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重要景观特征;

(5)展现出得到社区或文化团体的认同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6)证明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高超的创造力或技术性成就;

(7)出于社会、文化与精神等原因,与某些特殊难题的社区与文化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8)与国家历史上重要个人或团体的生活或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3]

另外,有学者补充提出了文化景观重要性的其他评价标准,包括解说价值、关联价值、景观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多样性(主要指所代表特征要素的范围与意义)。

因此, 列侬与马修(Lennon & Mathew)将文化景观重要性评价的测度标准概括为以下方面:(1)稀缺性或独特性;(2)代表性;(3)反映出过去与当前状况的持续性;(4)结构与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完整性;(5)可解说性;(6)技术成就的水平;(7)关联

性(与重要任务、团体或事件相关);(8)关系的紧密程度与持续时间;(9)景观类型的视觉特征;(10)景观中的行为、事件、关联性与技术是如何整合的;(11)相关的时期;(12)象征性;(13)景观中表现的多样性[1]

在评价中,还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加以说明。

(1)重要性的比较研究。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重要的,那么重要性的概念就泛化了,难以具体指导我们对重要景观中稀缺性资源展开有效行动。因此,需要将所研究区域中的景观及其特征要素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所研究区域文化景观的重要性。比较需要在相同的价值观、评价标准、程式设置与数据形式的基础上以合作的方式进行。

(2)重要性评价的尺度与范围。

基于研究范围与目的、评价人专业领域与可比较信息适宜性的不同,重要性评价可以在当地、区域、州、国家或是国籍层面展开。需要首先阐明重要性评价的尺度,并且在某些尺度下,对比评价的范围可能远远超出所研究范围本身的边界。

(3)重要性的多层叠加。整体景观的重要性应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物质构成与主题,应将各时期所反映的重要性加以叠加。

(4)无论重要性是基于什么标准得出,都应在评价中对重要性的其他方面进行考虑与记述。

(5)具有重要性的文化景观可能是那些看上去很普通或是没有吸引力的,但其可能是某种特殊土地利用或生活方式的代表,因而不能单纯以稀缺或独特来衡量。

(6)尽管评价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但应通过对于其价值与标准的准确阐述从而使其主观性减少到最小。

(7)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所采用的数据信息密切相关,因此详尽的历史研究、记录与场地调查是有效分析与评价的基础。

(8)应对重要性的评价结论作出细致全面的阐述。

(9)应当指出重要性评价中不能确定的各项内容。


4 遗产登录


澳大利亚的遗产登录制度实行三级政府负责制,遗产名录相应分为国家遗产名录、联邦遗产名录、州遗产登记册和地方遗产名录。列入不同名录中的遗产,其保护依据和保护要求有所不同。所有遗产登录的基本要素都包括对遗产地及其边界的准确记录和价值的明确表达,遗产保护区的记录通常是针对整个地区的价值,而非其中的个体评估。

国家遗产名录和联邦遗产名录中遗产场所的保护依据《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国家遗产登记册中遗产场所的保护依据《澳大利亚遗产理事会法》。国家遗产名录和联邦遗产名录的登录由部长决定,国家遗产登记册的登录由遗产理事会负责。


5 小结


文化景观一直是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讨论的热点,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福勒(Fowler)却指出,亚洲,尤其是中国入选文化景观遗产的数量屈指可数。一方面,因为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世界遗产中西方的自然和人文对立的二元价值观遭遇到来自美洲、亚洲学者的挑战[4-5]。另一方面,相对于国际社会中文化景观一浪高过一浪的讨论和辩论,中国对于文化景观的关注似乎尚未起步,文化景观遗产还不是一个完整概念[6]。澳大利亚文化景观遗产的认定体系可为中国文化遗产认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中国文化景观遗产认定的理念方面,有学者指出我国遗址景观逐渐向表征人地互动及人类利用自然杰出智慧的产业经济遗址、文化线路遗迹等倾斜。对景观价值意义的重新审视与剖析以及对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间关系的再思考都阐释了世界遗产价值的观念性变革[5]。从澳大利亚文化景观遗产判别体系中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重要景观特征注重解释景观与重要人物、团体、事件的关联性。这一点对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类型的发展转变及文化景观认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2)在文化景观遗产认定体系框架构建方面,澳大利亚的判别体系构建中不仅形成完整的定位历史背景、界定景观、场地调查与记录及引入历史研究、分析等步骤,还考虑引入回顾这一步骤的循环体系,在判别完成后重新自第一步开始由上而下地检验佐证判别过程,提高判别体系的正确及完整性。

(3)在遗产判别层面,使用场地调查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将特征要素与历史时期及主题关联起来。利用GIS 将图纸叠合,可方便显示时间轴上的景观利用方式与演变过程,解释了单个要素与场所构成的集合以及与景观环境背景的关联性。

(4)在遗产评估层面,使用重要性界定与完整性影响方法。重要性评价独立于当前的管理状况进行,完整性作为前期判别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指出其目前是否处于稳定、退化或是需要改良的状况,但其本身并不影响历史重要性的判断,只作为未来管理策略提出的一个参考。此种重要性与完整性评估的设置方法能够规避遗漏那些破碎化的、未受保护却相当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

(5)在登录体系方面,制定严格规范的登录体制、法定保护管理责任,明确文化遗产认定的各级法定保护体系及权责管理权限,实现权责明确的认定和登录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LENNON J, MATHEW S. 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assessing and managing 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Australian Alps national parks[R]. Cultural Heritage Working Group, Australian Alps Liaison Committee, 1996.

[2] READ S, RAMSAY J, BLAIR S. Current work on cultural landscape assessment[M]. Australia: Libraries Australia, 1994.

[3] NSW Heritage Office. Cultural landscapes charette background paper[R]. 2013.

[4] 韩锋.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J]. 中国园林, 2007(11): 18-21.

[5] 肯·泰勒, 韩锋, 田丰. 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J]. 中国园林, 1994-2004: 4-9.

[6] FOWLER P. World heritage paper6: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 1992-2002[R]. Paris: UNESCO, 2003.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66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