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布局和使用
主持人 :王 晓 博, 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副 教 授。
daiyuan19811999@163.com
宋旸,北方工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
研究生。yxhyyqsyjrhzwj@163.com
南海龙,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
目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nanhl@bfdic.com
健康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慢行系统促进健
康的功能已得到公认。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作
为历史悠久的疗养小镇,其慢行系统在布局和
使用方面趋于成熟。该慢行系统布局合理,与
其他交通衔接顺畅,步行和骑行线路的沿线景
观丰富多样、长度、耗时、难度等各不相同,
其使用方式、使用线路、使用途径等满足了多
种健康需求。本文剖析了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
系统的布局和使用,以期为我国健康社区、康
养小镇、自然疗养地构架合理的慢行系统并赋
予慢行系统丰富的使用功能提供借鉴。
——栏目主持人
位于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巴
特沃里斯霍芬(Bad Wörishofen)小镇
海拔 603 ~ 670 m,面积 57.8 km2
,人
口约 1.65 万,每年接待游客高达 160
万人次,是历史悠久的“疗养天堂”。
早在 130 多年前小镇就开始建造步道,
其慢行系统经受时间磨砺,经过精心
组织,展现出一派繁荣面貌。巴特沃
里斯霍芬小镇慢行系统结构清晰、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利用了当地自
然人文环境。同时该布局很好地服务
于使用功能,各类活动和周到的服务
提供了物质环境保障。整个慢行系统
内部商业性不强,以促进健康为特色,兼具休闲旅游性质。慢行系统与小镇
的克奈普(Kneipp)健康理念①关系紧
密,其布局是人为规划与自然生长的
双重产物。事实上,慢行系统质量的
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布局影响,通过使
用状况得以反映。
1 小镇慢行系统布局分析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布局清
晰、合理,整个交通体系协调有序,
慢行系统布局网络化,步行道辐射区
域小、骑行道辐射区域大。这种布局
方式方便人们在不同主题步道、骑行
道之间以及步行、骑行运动之间转换,灵活选择锻炼方式和路线。经调研和
归纳后,笔者整理出有主题命名的 21
条步道和 33 条骑行道②,其布局完备、
多样,各线路间存在重叠,尤其是在
小镇建成区部分(图 1)。
注释:① 克奈普疗法是在 19 世纪中后叶由牧师塞巴斯蒂安·克奈普(Sebastian Kneipp)创立的以自然为基础,利用多种手段的康复疗法。
② 依据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服务中心印发的宣传资料和网站(https://www.bad-woerishofen.de)信息归纳整理而来,剔除了网站中未经小镇的步道和骑行道。

1.1 整合协调的交通体系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与其他
交通设施整合协调,是小镇综合交通
系统的有机组成。步行、骑行与火车、
机动车衔接顺畅,火车站、起始点、换
乘点、旅游观光飞机场、停车场、自行
车租赁点和充电点等体系完备且连续,
人们使用便捷、可选择性较强。外部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到达小镇,例如通过
乘机抵达慕尼黑机场再转火车或汽车。
小镇距离慕尼黑机场 115 km,驾
车途经 E54、E53 国道约 1 小时 ;巴特
沃里斯霍芬火车站位于小镇中部,到达
疗养服务中心(Kurhaus)仅 200 多米,
步行两三分钟即可到达,而疗养服务中
心是许多步道的起始点。镇中多处停车
场方便停放车辆,为起点较远的步行、
骑行提供便利(如休闲森林附近设有
停车场和公交车站),可轻松切换步行、
骑行、车行方式(图 2)。

此外两个可
乘滑翔机观赏阿尔卑斯山的旅游机场
均在距离服务中心 3 km 的范围内。
相对于机动交通,慢行系统是以步
行和自行车等为主要空间移动方式的交
通系统,速度一般不超过 20 km/h[1-2]
。
小镇机动车道与慢行道存在部分重合
但干扰不大,多数车道间采取隔离以
保障安全。车行道通常较窄(6~9 m),
机动车道与慢行道间设有绿化带(约
1.2 m),部分车行与慢行道之间存在高
差(而当车行与慢行垂直交叉时,采
用平面过街的方式),交叉口尺度不大,
可使行人较快速地横穿机动车道,与我
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
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3]
中的规定非常契合(图 3)。

1.2 类型丰富的沿线景观
从选线来看,步道和骑行道周围的
景观基质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 :
自然景观包括森林、草甸、农田、公园、
花园、湖泊等 ;人文景观涉及教堂、博
物馆、影院、音乐厅、老磨坊、半木构
民居、克奈普雕塑等。多个节点可作为
目的地,如疗养服务中心、3 家克奈普
疗养院、小镇最古老的建筑圣贾斯蒂娜
教堂(Justina zurück der Pfarrkirche St)、
公共木屋、玫瑰园、芳香花园、药草园、
水库帆船社、游乐场、湖边露天浴场、
泳池。沿途设施含多个克奈普水疗站
(枝条浴室、肘部和足部浴池等)、锻
炼设施(平衡木、高低杠等)、趣味设
施(昆虫旅馆、树洞等)、观鸟瞭望点
等(图 4)。

1.3 布局完备的步道体系
巴特沃里斯霍芬步行系统成网络
布局(图 5),包括 21 条有主题命名的
步道,线路存在重合。其中 18 条步道
在小镇周边,半天内可游览完,被认定
为小镇级别步道 ;3 条步道使巴特沃里
斯霍芬与其他小镇连通,被认定为过境级别步道。小镇级别的 18 条步道从小
镇出发向外围自然区域发散 :其中 17
条成环或局部成环 ;仅 1 条步道需要原
路折返,但终点设有公交站,可选择
乘车返回。过境级别的 3 条步道与其他
小镇相连,可从巴特沃里斯霍芬步行
到达其他地区旅行。这些步道属于更
大范围步道体系的一部分,它们共同
构成了德国全国范围的步道体系。

从长度来看,小镇级别步道的最短
距离 1.6 km,最长距离 13.9 km,平均距
离 8.4 km。过境级别步道的最短距离为
37.2 km,最长距离 79.5 km,平均距离
53.7 km。总体来看,小镇拥有 2 km 以
内的短距离步道 1 条、2~5 km 的中短距
离步道 3 条、5~10 km 的中长距离步道
7 条、10~20 km 的长距离步道 7 条、超
长距离步道即长度大于 20 km 的步道 3
条。从运动耗时来看,小镇级别步道推
荐的运动时间在 1~4 小时之间 :步道最
短耗时 1 小时,最长耗时 3 小时 10 分钟,
平均耗时 2 小时 20 分 ;耗时 1 小时左
右的步道有 5 条,耗时 2 小时左右的步
道有8条,耗时3小时左右的步道有5条。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耗时除长度
外还与步道坡度、沿途内容丰富程度、步道材质等密切相关。竖向变化上,
小镇级别步道平均高差 57.2 m,最小高
差 6 m,最大高差 154 m。步道平均坡
度 1.24%,最小坡度 0.26%,最大坡度
2.44%,均小于 3%,可视为平地。不
过为了促进身体锻炼,某些步道会制
造局部高差变化,如远足到橡树林步
道(Wanderung zum Eichwald)的室外
坑式障碍池(Pit-Put-Hindernisbillard im
Freien)部分能够达到坡度约 15% 的中
坡级别。过境级别步道的平均高差为
638 m,平均坡度2.2%,最大坡度3.41%,
为缓坡水平。有些内容极其丰富的平
缓短步道,如仅 1.6 km 的赤脚路,推
荐运动时长为 1 小时① ;过境级别步道
的推荐运动耗时通常在 1 天以上。
注释:步行速度大约在 5~6 km/h,人的身高约为赤足长度的 7 倍。
1.4 布局多样的骑行道体系
巴特沃里斯霍芬共 33 条有主题命
名的骑行道,线路穿越小镇或从小镇疗
养服务中心、水疗花园(Kurpark)以
及克耐普休闲森林出发前往其他小镇
建成区、森林、河湖景观点,还另有以
小镇为终点的超长距离骑行线。骑行线
路网络布局紧密,沿途景观类型更为丰
富,属于德国国家骑行体系 [2]的一部分。
骑行线路中有 30 条均可成环或局部成
环,需原路折返的可在公交站乘车返
回或在沿途休整,沿途设施和线路的
合理布局促使巴特沃里斯霍芬与外部
地区间的骑行游览畅通无阻(图 6)。

从长度来看, 短距离骑行线
(20 km 以内)有 4 条,中距离骑行线(20~40 km)有 23 条,长距离骑行线
(40 km 以上)有 6 条,其中包含 1 条
249.7 km 的超长距离骑行线。慢行体
系中最短骑行线距离 8.6 km,最长骑
行线距离 249.7 km,平均距离 37.6 km。
从竖向来看,除超长骑行线全程高
差 2 871 m 外,其他线路平均高差为
188.2 m,最小高差 15 m,最大高差
564 m;平均坡度1.2%,最小坡度0.19%,
最大坡度2.61%,超长骑行线坡度2.3%,
所有线路坡度均小于 3%,达缓坡水平
可视为平地。从运动耗时来看,32 条
为半日可完成的骑行线,1 条为超过一
日的骑行线(单方向耗时 18 小时)。耗
时 1 小时左右的骑行线路有 9 条,包括
短距离和中距离线路 ;耗时 2.5 小时左
右的骑行线路有 20 条,包括中距离和
长距离线路 ;耗时 4 小时左右的骑行线
路有 3 条,全部为长距离线路。短距离
骑行线的推荐运动时间均在 1.5 小时之
内,最短耗时 0.9 小时,最长耗时 1.5
小时。需要原路折返的骑行线终点都
设有茶歇点、餐饮店和公交站,可供游
客乘公交或休息后骑行返回。耗时超过
18 小时的巴登骑行道(Bäderradweg)
贯穿多个城区,可让人们在体验长途
骑行乐趣、水疗设施浴池的同时欣赏
广大南阿尔高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
1.5 小结
在巴特沃里斯霍芬和其他大量特
色小镇的实践中,慢行系统常为出行首
选。巴特沃里斯霍芬步道和骑行道系
统联系紧密,都具备较强通达性,除
超长距离线路外,骑行系统的主要服
务半径在 16 km 左右,步行系统的主要
服务半径在 4 km 左右,整个慢行系统
设施完善、尺度适宜,是锻炼身体的
重要设施,常步行和骑行的人糖尿病、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4-5],
慢行系统更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体能
活动的意向与频率。巴特沃里斯霍芬
慢行系统既考虑到体弱者的短距运动
需要,也给远途徒步和骑行爱好者提
供了适宜的运动机会,运动耗时和地
形变化也通过结合沿途多样景观类型
与活动方式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运
动需求和身体状况。单车租赁点常设
于步道途中,实现了骑行与步行运动
的便捷转换,人们可根据自己的身体
状况、环境喜好和目的活动,选择不
同运动方式和线路(图 7)。

2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使用
2.1 一般使用方式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使用
者包括本地居民和大量外来疗养人员、
旅游人员。使用者有独自一人也有三两
结伴,还可成队(一般 5~30 人)运动、
游玩。人们可自行使用步道、骑行道
和沿途设施,也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
陪伴下进行有目的的运动或旅游。步道
和骑行道相对平坦,对使用者身体条件
无特殊要求,适合大部分人使用,还有
专门针对轮椅者、儿童的线路(图 8)。
这些选线都考虑到了对感官刺激
的利用,人们可以结合步道的长度、耗
时和坡度,以及与医生、治疗师对接开
具的运动处方选择不同运动量的步行
或骑行方案进行锻炼,游赏丰富的目的
地,享受沿途设施带来的便利,并从
中获得多样的景观体验(图 9)。使用
者可在慢行系统进行多种方式的活动,
如结合包括肘部浴、踩水行走、枝条浴、
泥浴等水疗方式的运动,结合慢走、快
走、持杖行走①、跑步等运动疗法的锻
炼,还可以利用沿途的健康小品设施,
如高低杠、平衡木进行身体不同部位、
不同机能的锻炼。在步道上还能接触森林、欣赏花朵(玫瑰、郁金香等),
倾听鸟鸣、水声、自己的声音,嗅闻
植物芳香(芳香花园),认识药草、厨
房植物(草药园),赤脚感受多材质步
道,在健康设施上锻炼平衡,充分接受
各种刺激,进行多种感官锻炼。位于
疗养公园“草药之旅”中的药草花园、
芳香花园,会有专业人士带领轮椅者
和视障人士展开 1 小时左右的以克奈普
精神学习理解植物语言的活动,力求
保障每个人在香气和触觉中认识各种
植物的机会(图 10)。
注释:执杖步行时的姿势带动上身和臀部反方向摆动,维持关节柔韧,锻炼臀部肌肉。


2.2 特色主题活动
巴特沃里斯霍芬还有一些结合季
节的特色主题活动,将不同的步道与骑
行道组合在一起。其中,与慢行系统结
合紧密的活动包括“五元素①远足”“五
元素自行车之旅”“冬天在山里徒步旅
行”“玫瑰园之旅”“草药之旅”“感官
之路”;1—3 月每周二开展的“冬天在
山里徒步旅行”以及 4—10 月底每周
二、五开放的“五元素自行车之旅”
都可由向导带领体验 ;5—9 月每月有
两天的“草药之旅”讲解活动 ;7 月则
是“玫瑰园之旅”和鸟类观察的最佳
时机 ;除 12 月外,全年周四“五元素
远足”可享受讲解游览 ;东游记骑行线
路(Wanderung Schlingen- FrankenhofenOstpark)一年中 10 个月可用——因为
该线路中包含了大量克奈普疗法练习
站,用促进健康的人工设施弥补了植物
凋零所带来的不足,延长了使用时间。
注释:克奈普疗法理念的五大支柱分别为水、植物、运动、营养和平衡,简称“五元素”。
2.3 确保使用的服务设施
使用效果的保障与使用时间的延
长,离不开慢行系统沿线服务设施的
支撑。确保使用效果的设施除选线中
提到的景观、节点 / 目的地、沿途设
施外,还包括餐厅、咖啡馆、茶歇点、
饮水点,并为人们提供了住宿、餐饮、厕所等基本生活服务便利设施。小镇
标识设施既保障了对道路的指向性和
说明性,又保障了使用的趣味性和感
知性。值得一提的是,随处可见的水
疗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克奈普疗法
的机会(图 11)。
2.4 确保使用的服务信息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之所以
能够被人们广泛使用,有赖于信息的
有效展示与传播——人们能便捷地从
宣传册、App、网站等多渠道获取信息。
慢行系统中排名前十的步道和骑行线
被印刷成可在疗养服务中心免费领取
的宣传活页,从中即可获取线路名称、
长度、运动耗时、难易、高差、节点
等简要信息(图 12)。
每一条线路对应一个二维码,步
道、骑行道沿线也设有一些带二维码
的标识,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即可获得
线路相关信息,人们可根据信息自行
选线或运动。此外,在网站上可以获
取更多的慢行线路信息,包括过境的
步道和骑行道,方便人们计划进行
各种类型活动,包括长途步行和骑行
运动。
3 结语
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通过巧
妙布局加深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构架出
与运动疗法对接的多样化步道与骑行
道体系。通过活动的策划、引领、服
务设施与信息的配套,满足人们各类
使用需求,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意识
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
不断彰显小镇的康养主题,并利用新
时代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促使小镇康养
文化与康养活动历久弥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的
背景下,人类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各领
域关注的焦点。慢行系统在促进健康
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作为解决城市交
通问题的绿色交通形式,已成为城市设
计的主流,其促进人身心健康的能力
被不断发现和证实,也是形成这种趋
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大力提倡
健康社区、康养小镇的建设的背景下,
本文所介绍的这一充满活力的小镇慢
行系统的布局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注 :文中未标明资料来源的图片均
为作者拍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8003)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晔 .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
为例 [J]. 城市规划学刊 , 2008(3): 78-81.
[2] 范海雁 , 杨晓光 . 城市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
展关系策略问题的研究 [J]. 辽宁工学学报 ,
2004(6): 33-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城市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R].
北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3.
[4] 朱长青 , 郝生凤 , 车丽彬 , 等 . 从健康的角
度呼吁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J]. 华东公路,
2014(5): 91-93.
[5] PUCHER J, BUEHLER R, BASSETT D R, et
al. Walking and cycling to healt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ty,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data[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0,
100(10): 1986-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