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资讯中心>国际简讯

东南大学段进院士团队获2022 年世界建筑节WAFX奖

近日,世界建筑节(WAF: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公布了2022 年 WAFX 奖评选结果,东南大学段进院士 团队的设计项目“冷源冷巷、天街凉 台——东方市滨海片区城市设计”从 全世界230 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 2022 年度20 个 WAFX获奖项目之一。 段院士的团队也是本年度唯一一个获 奖的中国本土团队。 世界建筑节创办于2008 年,是国 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专业 奖项之一,每年举办一次,致力于表 彰、分享和鼓励优秀杰出的建筑设计。

英国“商改居”建筑恐难适应高温天气 全球变暖问题正在影响英国,英国 的夏天逐年炎热。近日英国酷暑难耐, 政府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 预警,近年兴起的“商改居”( office-toresidential conversions)建筑却难以应对 这样的高温天气。“ 商改居”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新建保障性住房 成本高昂,而把空置的办公楼改造成 住宅楼可以大大节省成本。2015 年至 今,英国已经有超过 7 万套“商改居” 住房完成改造。新冠疫情之后,商业 办公楼空置率大大增加,“ 商改居”的 申请率也随之上升。仅 2020—2021 年, “商改居”申请就增长了20%。预计 未来几年将有更多这类住房投入市场。 然而苏黎世保险英国公司(Zurich UK)的报告指出,这些“商改居”住 房并不适宜在高温天气下居住——商 业办公楼多用玻璃幕墙,并使用大片落 地窗,这些设计导致室内难以散热,会 在建筑内部产生像窑一样的隔热效果。 另一份2020年的独立研究报告也指出, 这种“商改居”建筑的内部环境比正 常住房差,常见的问题有内部供水不 足、缺乏室内采光和通风系统等。此外, 由于办公楼大多位于繁华的商业区,因 此热岛效应更为严重。在逐渐炎热的 夏天,这些问题已经变得更加严峻。 英国的高温天气是近几年才出现 的大问题,传统的英国建筑大多只关 注保温,而忽略散热功能,且大多数

WAFX 奖旨在表彰“世界上最具前瞻性 的建筑概念与尚未建成的项目,这些 项目确定了建筑师在未来几年需要解 决的关键性挑战”。 段院士团队的方案运用“空间基 因”理论与方法,从东方人与自然相处 的智慧中提炼出“城市冷源”“ 城市冷 巷”“ 空中冷阳台”三大空间基因,勾 勒出遍布研究区域的小尺度宜步行凉 爽街坊,植入树荫下、天井院落、天 街凉台等小微空间,融合传统“纳凉” 习俗与现代多元生活,从宏观到微观 打造为城市降温、为情感升温的城市 空间,改善当地“焚风”干热气候条 件下的城市微气候,引导日常活动在 荫凉处萌发。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 钱艳 姜莹) 资讯来源 :https://www.worldarchitecturefestival.com/live/ en/page/wafx-2022


英国“商改居”建筑恐难适应高温天气

全球变暖问题正在影响英国,英国 的夏天逐年炎热。近日英国酷暑难耐, 政府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 预警,近年兴起的“商改居”( office-toresidential conversions)建筑却难以应对 这样的高温天气。“ 商改居”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新建保障性住房 成本高昂,而把空置的办公楼改造成 住宅楼可以大大节省成本。2015 年至 今,英国已经有超过 7 万套“商改居” 住房完成改造。新冠疫情之后,商业 办公楼空置率大大增加,“ 商改居”的 申请率也随之上升。仅 2020—2021 年, “商改居”申请就增长了20%。预计 未来几年将有更多这类住房投入市场。 然而苏黎世保险英国公司(Zurich UK)的报告指出,这些“商改居”住 房并不适宜在高温天气下居住——商 业办公楼多用玻璃幕墙,并使用大片落 地窗,这些设计导致室内难以散热,会 在建筑内部产生像窑一样的隔热效果。 另一份2020年的独立研究报告也指出, 这种“商改居”建筑的内部环境比正 常住房差,常见的问题有内部供水不 足、缺乏室内采光和通风系统等。此外, 由于办公楼大多位于繁华的商业区,因 此热岛效应更为严重。在逐渐炎热的 夏天,这些问题已经变得更加严峻。 英国的高温天气是近几年才出现 的大问题,传统的英国建筑大多只关 注保温,而忽略散热功能,且大多数英国家庭没有空调,许多建筑都只能 适应温和的夏季,难以适应近年来的 酷热夏季。 当然“商改居”不应该被叫停,因 为英国的住房短缺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的严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但开发商 应该在“商改居”的过程中解决房屋 的散热问题,比如改善建筑内部的通 风系统,增加绿色植物,减少周边交 通流量等。 (陈伊乔) 资讯来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7-18/ apartments-in-former-office-buildings-ill-suited-to-extreme-heat


伦敦奥运的保障性住房承诺未兑现

2012 年,伦敦举办了第 30 届夏季 奥运会并提出依托奥运会进行城市更 新,为伦敦东区这一城市内最贫困的地 区提供保障性住房,计划在奥运会结束 后将奥运公园中9000 套新建住房中的 一半转化为保障性住房。2005 年,伦 敦第一任直选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在伦敦申奥成功时称,通 过奥运带动伦敦东区的城市更新计划 是非常明确的,奥运的遗产将惠及伦 敦东区的人们。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 兰奇表示,这些承诺鼓舞了奥委会和 广大的市民。 最终这场耗费了90 亿英镑举办的 奥运会,在伦敦奥运村仅建设了 1 200 套住房,其中只有37% 的房子成了保 障性住房,且仅有不到 200 套新房以最 低廉的价格出租,远低于原本承诺的 50%。十年后人们发现,奥运会建设的 大部分房屋没有惠及当地居民。 负责这一项目的规划机构伦敦遗 产开发公司(LLDC: The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称,伦敦市 长的更迭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不断 更改。LLDC委员会成员尼克·沙曼 (Nick Sharman)最近指出,伦敦已经 背弃了申办奥运会的承诺。十年后,伦 敦奥运公园和由LLDC主导更新的周 边地区不仅没有成为利文斯通市长承 诺的多元文化社会,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绅士化问题。如今萨马兰奇先生也说, 伦敦奥运的遗产完全背离了初衷。 最近,这一地区的两居室和三居室 房屋正在售卖,若想购入此处的房屋, 购房者的年收入至少要达到 69 000 镑, 是当地收入中位数(29 000 镑 / 年)的 两倍有余。而该地区原本的居民仍然 在排队等候保障房名额,目前有7 万 多人仍在排队。 (陈伊乔) 资讯来源:https://www.bbc.co.uk/news/uk-englandlondon-62138346


巴黎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适应性研究

2021 年底,巴黎市政府发布了关 于本地区面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 展——《巴黎迎接气候变化》, 并根据最 新的气候演变模型对气候剧变背景下巴 黎地区的脆弱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诊断。 其结果显示 :需要监测的主要风险是热 浪和洪水,且这些风险会变得更加频繁 且强烈。气候变化的时间性正在急剧加 速 :多数预计在 2050 年到来的主要风险 有可能在 2030 年就发生。与此同时,通 过诊断结果也进一步确认了巴黎地区尽 管存在脆弱性,但面对气候灾害和资源 匮乏展现出整体的稳健性。 巴黎未来面临的气候挑战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方面 : • 保护居民免受城市过热的风险。 热浪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脆弱群体 (老、幼、病、无家可归者等)对此 尤为敏感。 • 洪水相关风险的预测和管理。未 来降雨量会稳定下来,但持续时间缩 短,降水强度增加,将导致暴雨发生。 • 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生物多 样性的削弱不仅有损于气候调节(导 致高温、暴雨、洪水), 也增加了新病 症的出现。 • 预防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气候 适应性中的重要杠杆,但预计从2050 年开始将出现短缺。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巴黎准备采用如下主要工具 :

• 当地的生物气候城市规划(修 订中);

 • 财务杠杆(绿色债券、巴黎绿色 基金);

 • 气候科学院(“ 巴黎志愿者”行 动、“ 巴黎气候行动”计划)。 

(樊朗) 资讯来源 :https://www.paris.fr/pages/paris-s-adapte-auchangement-climatique-18541


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奥运村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发布

2026 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奥运 村总体规划已于2021 年 3 月 31 日公 布,该规划项目由 Outcomist 公司和迪 勒 - 斯科菲迪奥 + 伦弗罗(DS+R: Diller Scofidio+Renfro)事务所团队主导。 2021 年 7 月,由 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 完成的奥运村整体设计方案赢得了竞 赛,被选为最终建设方案。奥运村建 设计划于 2025 年 7 月竣工。 米兰冬奥会奥运村占地约6 万平方米。冬奥会奥运村规划是罗马门铁 路场站总体规划(Porta Romana Railway Yard Master Plan)项目的重要组成部 分。根据社会公平、环境承诺、健康福 祉和包容性的原则,SOM试图将奥运 村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自持续(selfsustaining)跨世代绿色社区,希望该设 计能完美融入米兰的城市肌理,在奥 运会后依然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项目将建设一系列公共绿地,翻新改造 两座历史建筑,建造6 栋用于接待约 1 300 名奥运选手的住宅楼。整个奥运 村底层空间将作为商业和文化活动场 所,以进一步丰富米兰城市景观中具 有标志性的街头体验。在冬奥会结束 后,运动员住宅楼将改为学生宿舍使 用 ;奥林匹克广场(Olympic Square) 附近的公园和铁路旁的建筑将被用于 建造或改造为经济适用房 ;奥林匹克广 场也将成为一个面向社区的公共广场, 广场四周的街道上将开设商店、酒吧、 餐馆和咖啡馆,同时还有用于农贸集 市和其他社区活动的室外空间。2026 年米兰冬奥会奥运村以智能 化和可持续性为设计原则,致力于创 造一个集互联互通和自给自足为一体 的城市综合体。奥运村内所有建筑都 符合净零能耗建筑(NZEB: Nearly Zeroenergy Buildings)要求,在建筑上安装 太阳能热能和光伏系统,确保30% 以上的能源在现场生产;雨水将在现场 收集和再利用,饮用水的使用量、用 于加热或冷却的二氧化碳将较日常分 别减少50%、40%。此外,新建筑最 大限度地采用了可持续建材,外立面主要采用了碳排放量较低的木材。 (韦思宇  谢舒逸)

资讯来源 :https://www.infobuild.it/progetti/villaggioolimpico-progetto-vincitore-som/;https://www.somchina.cn/ projects/milano-cortina-olympic-village/


2026 年冬奥会米兰主场馆设计方案公布

2022 年 3 月,由大卫·奇普菲尔 德建筑事务所和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合作完成的2026 米兰冬奥会主场馆设 计方案公布。 主场馆将建在距离米兰市中心数 公里的圣朱利亚区(Santa Giulia), 将 作为2026 年米兰冬奥会冰球比赛的主 要场地,且将在奥运会后用于举办音 乐会等活动。该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椭圆形的形体,灵感来源于意大利 传统圆形剧场的形态。建筑建于高起 的台基之上,垂直方向上三个不同高 度的铝质圆环通过轻盈透明的玻璃带 相互连接,看起来像是漂浮于彼此之 上。白天,铝环增强了建筑独特的美感。 当夜幕降临,环绕着铝环的 LED屏幕 将亮起,照亮整座建筑。 主场馆内设有12 000 个座位和 4 000 个站位,最多可容纳16 000 人。 屋顶采用了光伏系统,产生的电力可 满足场馆的大部分能源需求,以最大 限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场 馆北部有一个超过1 万平方米的广场, 可举办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

米兰冬奥会主场馆将于2022 年秋 季开始施工,计划于 2025 年秋季完工。 (韦思宇  谢舒逸) 资讯来源:https://www.dezeen.com/2022/03/11/santa-giuliaarena-david-chipperfield-architects/;https://blog.urbanfile. org/2022/03/10/milano-santa-giulia-presentato-il-progetto-perlarena-olimpica/


意大利政府推进国家村庄振兴计划

意大利政府于2021 年 11 月提出 国家村庄振兴计划(Piano Nazionale Borghi), 该计划是意大利国家复苏和 韧性计划(Piano Nazionale di Ripresa e Resilienza)的一部分,政府计划投入 10 亿欧元,助力 250 个村庄在2026 年 6 月前实现振兴。整个村庄振兴计划分 为两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共获得 4.2 亿欧元的资 金支持,主要用于 21 个已废弃或有废 弃风险的试点村庄的文化、社会和经 济复兴。具体措施是在村庄中植入新 的功能空间(如学校、酒店、艺术家 住宅、疗养院等), 新建基础设施和服 务设施。每个分区或自治省可申报一 个试点村庄,每个村庄可获得 2 000 万 欧元的资金。目前,21 个试点村庄已 确定。 第二条路线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 会、经济振兴的需要相结合,致力于 实现229 个历史村庄的文化更新,同 时改善就业环境和缓解村庄人口减少 的趋势。各市镇可单独申请或多市镇 联合申请(最多3 个市镇,常住人口 总数不超过 5 000 人)要更新的历史村 庄。这一路线共获得 5.8 亿欧元的资金 支持。其中, 3.8亿欧元用于政府在文化、 教育、研究、福利、环境或旅游领域 的开发,2 亿欧元用于补贴当地从事文 化、旅游、商业、农业食品和手工艺 活动的中小微企业。 (韦思宇  谢舒逸) 资讯来源 :https://www.edilportale.com/news/2022/03/ ambiente/piano-nazionale-borghi-ecco-come-250-piccolicentri-torneranno-a-vivere_87865_52.html;https://www. touringclub.it/notizie-di-viaggio/piano-nazionale-borghipresentati-i-progetti-per-il-rilancio-di-250-borghi;https://www. edilportale.com/news/2021/12/lavori-pubblici/piccoli-borghipubblicato-il-bando-da-1-miliardo-di-euro_86479_11.html


荷兰计划在2030年实现循环农业,已部署区域氮减排指标

荷兰国土发展面临自然、气候与 水环境的长期挑战,当前在工业生产、 工程建设、交通和农业生产上减少氮 排放的目标更是迫在眉睫。尤其在农 业生产方面,须力求在2030 年实现循 环农业。 农业和园艺产业对荷兰的食品供 应、自然景观、社会稳定和人居环境品 质至关重要,循环农业可以很好地平 衡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品质。 因此农业部希望为农民提供针对性支 持,让农民清楚地了解循环农业转型 的目标、时间表以及转型措施。此外, 还需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可持续 发展的转型,扩大可持续型农产品的 市场份额及市价。 荷兰农业部近日指出,针对乡村 地区的氮减排,各项工程建设与生产 活动必须采取综合氮减排措施,以获 得建设生产许可。中央政府根据各地 水土环境差异,已部署区域指导性氮 减排指标。该指标从先前的12% 增至 70%,按比例分配给各产业。越靠近重 要自然保护区的地区指标越高。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的 具体导则将在今年 10 月颁布 ;各地区 的氮减排实施措施计划最晚至 2023 年 7 月由省级或市级政府明确,为此中央 政府已批复243 亿欧元的款项。农业 生产者有三种选择:向可持续农业生 产转型、搬迁或停止生产。关于前两 种选择,可考虑减少单位面积的畜牧 数量,增加自然土壤,加强水土养护 和自然保育,或向有机农业、游憩农 业转型;优质肥料加工、精准农业和 数字化等技术创新也可能成为农业转 型的方式。为此农业部将为农民提供 专业知识、技术、创业、资金上的支持。 (李舒扬) 资讯来源 :https://www.rijksoverheid.nl/actueel/nieuws/ 2022/06/10/onontkoombare-transitie-naar-een-vitaal-landelijkgebied

荷兰气候适应型城市六项新议题

荷兰国家水文气候研究中心 (NKWK)近日公布2022 年的气候适 应型城市研究议题,分别为:住宅散热、 气候监测、城市区域的绿化及干旱应对、城市水质、洪涝高水位,以及蓝绿网络智囊银行。

• 住宅散热 :在地区层面,探究何 种环境因素及相关措施会影响住宅热 量 ;在建筑层面,研究不同房屋类型 的热管理措施;在用户层面,研究何 种群体易受到住宅散热问题困扰。目标 成果为一套系统的住宅热标签及热环 境脆弱性地图,用于协助住房机构评 估住宅散热指标、热环境脆弱性分布, 并制定对应的环境调整措施。

• 气候监测 :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 指标和数据收集策略,保障监测数据 实用性、数据可视化应用与实践测试。 

• 城市区域的绿化和干旱应对 :该 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铺垫,在此 基础上主要研究具体措施,为市政府 制定落地计划。 

• 城市水质:该研究重点为气候 变化对城市水质的影响。针对不同供 水措施和水系特点,对水环境应对气 候变化敏感性作出评估,并制定应对 措施。 

• 洪涝高水位 :过去一年荷兰在夏 季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该研 究着力于极端气候条件下洪涝风险管 理的优化提升、现状洪水瓶颈再评估、 极端洪灾的应急措施等。

• 蓝绿网络智囊 :研究目标是建立 一个针对城市蓝绿网络的智囊数据库, 便于汇总查找各项蓝绿网络措施的研 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为相关政府部门、 工程咨询单位、开发商、研究机构提 供操作指导。 研究成果将陆续在气候适应型城市 网站页面(https://www.waterenklimaat. nl/over-nkwk)发表。 (李舒扬) 资讯来源 :https://klimaatadaptatienederland.nl/actueel/ actueel/nieuws/2022/nkwk-klimaatbestendige-stad-202

全德建设用地调查表明 :存量用地潜力近10万公顷

长期以来,德国的建筑用地储备是否充足一直是个未知数。联邦住房、 城市发展和建筑部(BMWSB)委托 联邦建筑、城市事务和空间发展研究 所(BBSR)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近3 000 个不同规模 的城市和社区。根据来自近700 个城 市的资料,研究人员计算了国家和地 区层面上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面积,确定了可在其上建造的住宅单元,并计算了可用面积如何满足居住空间要求。调查表明,德国的建设用地是充足的。

 • 城市和社区中可用于建设、有建设潜力的区域至少为 9.9 万公顷 ;

 • 其中 2/3 的区域被市政规划指定 用于住房 ;

 • 这些区域可建造90 万 ~200 万 套公寓,如果采用更密集的开发方式, 可达 400 万套公寓 ;

 • 大都市区和农村地区都有相当大 的住宅建设空间潜力 ;

 •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系统地记录 其潜在可建设区域,例如休耕地和空地——这是市政建设用地政策的重要信息基础。 (周荷梦)

 资讯来源 :https://www.bbsr.bund.de/BBSR/DE/presse/ presseinformationen/2022/baulandumfrage.html


赫尔辛基被选为气候中和智慧城市

欧盟委员会在其27个成员国和8个 关联国中选出了100 个“气候中和智慧 城市”( Climate-neutral and Smart Cities)。 这些城市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验和 创新中心,致力于到 2030 年实现气候中 和,而其他欧洲城市则能学习这些城市 的经验,力争全欧洲到 2050 年实现气候 中和。入选的城市将获得大量发展资金 以实现气候中和目标。 赫尔辛基作为“气候中和智慧城 市”之一,将得到为该城市量身定制 的咨询和资金支持,以及加入主要试点项目的机会。研究和创新活动将涉及低碳交通、能源效率和绿色城市规 划,并能够与其他欧盟计划深化合作。 赫尔辛基市长尤哈娜·瓦蒂亚宁 (Juhana Vartiainen)表示,“ 很高兴 赫尔辛基被选为 100 个先锋城市之一。 赫尔辛基自己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成为 一个碳中和的城市,我们也很荣幸能 将最有效的做法分享给其他城市,其 中能源和交通相关议题对减排影响最 大,需要特别关注。在欧盟层面,目 标是到2050年使整个欧洲实现碳中和, 因此城市的气候行动在这项工作中尤为关键。我相信这将有助于实现赫尔 辛基的气候目标,并加强城市、国家 和欧盟层面的合作。” 除了赫尔辛基, 芬兰入选“气候中和智慧城市”的还有埃斯波、拉赫蒂、拉彭兰塔、坦佩 雷和图尔库。 (张家瑜) 资讯来源 :https://www.hel.fi/uutiset/en/kaupunginkanslia/ helsinki-selected-for-eu-mission-climate-neutral-and-smartcities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发布《2022年气候行动计划》

近日,芝加哥市长办公室发布了 《2022 年芝加哥气候行动计划》( 2022 Chicago Climate Action Plan)。 该计划 承诺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减少居民能 源开支,增加居民家庭储蓄,促进环 境平等正义,改善社区生活水平。 具体而言,该计划包含五项重点内 容 :( 1)为居民提供可负担、可再生的 能源 ;(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3)创 建一个零排放的交通系统(zero-emissio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4)承诺 2025 年实现城市运营全部采用清洁能源; (5)提高社区韧性,并在该计划实施 过程中关注正义、和平等。有评论员指 出,“ 零排放的交通系统”目标值得特 别关注。该目标的具体措施将包括实现 芝加哥市所有公交车电气化,以及建设 和升级超过 100 英里的自行车道。 《2022 年芝加哥气候行动计划》的相关听证会目前正在召开,但有批评 者对该计划的具体实施表示怀疑,认 为芝加哥市市长并非真的关心气候变 化,“ 鉴于芝加哥市长罗瑞·莱特富特 (Lori Lightfoot)曾用 750 万美元的纳 税人资金购买免费加油卡分发给市民 来应对油价上涨,你可以理解为她对 气候变化不屑一顾。” (陈野夫) 资讯来源 :https://chi.streetsblog.org/2022/04/22/lightfoots2022-climate-action-plan-calls-for-delivering-a-zero-emissiontransportation-network/;https://www.chicago.gov/content/ dam/city/sites/climate-action-plan/documents/CHICAGO_ CAP_20220429.pdf


美国交通部“重建美国可持续的和公平的基础设施”项目申请截止

美国交通部总资助金额高达15 亿美元的“重建美国可持续的和公 平的基础设施”( RAISE: Rebuilding American Infrastructure with Sustainability and Equity)项目申请已于 4 月 14 日截 止。该项目计划为美国各地提供财政支 持,以保障对当地或区域有重大影响的 项目的实施。据美国交通部称,RAISE 是自 2021 年 11 月拜登总统签署的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 法》( IIJ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通过以来,美国交通部第一个接受地方申请并全额资助的项目。 虽然这样的联邦资助多被认为有 助于缓解气候变化,但乔治敦气候中心(Georgetown Climate Center)的研究警告称,《 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 的相关资金需要谨慎使用以防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可能性。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如果这些投资大都被用于扩 大高速公路或建设新的主要道路,从长远来看,将会导致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对于气候活动家来说, 此项目是观察美国本届政府更关注新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是更关注多式联运综合项目的绝佳机会,而这些都将表明拜登政府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 (陈野夫)

资讯来源 :https://www.planetizen.com/blogs/117083-raiseproposals-are-what-will-it-mean-climate-change


东京都公布《东京湾区eSG城市建设战略2022》

东京都于3 月 30 日公布了《东京 湾区 eSG城市建设战略 2022》。“ eSG是 指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 治理(Governance)——原有概念的基 础上,给 e 赋予生态学(ecology)、 经济 (economy)、 划时代(epoch-making)的概念,同时S 和 G 也是向两位构筑东 京城市基础的先人涩泽荣一(Shibusawa Eiichi,日本资本主义之父)和后藤新平 (Gotō Shinpei,1920 年代担任东京市长 与帝都复兴院总裁)致敬。 此前, 东京都于2021 年 4 月公 布了以“临海副都心”和“中央防波 堤”为对象区域,描绘未来50 年和 100 年城市愿景的《东京湾区eSG项 目》( Version1.0)。 此次制定的《东京 湾区 eSG城市建设战略2022》涵盖湾 区全域,旨在支持与推动eSG项目具 象化,通过从未来城市愿景倒推反溯 的手法,实现2040 年代的湾区建设。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东京的城市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该战略着眼于 后疫情时代,以绿色与数字化为基础, 延续“城市建设总体设计”, 立足于可持续与修复的建设思路,展示新时代 城市建设的行政措施与民间诱导策略。 东京湾区的未来愿景是打造立足于 可持续与修复建设思路的城市 :活用滨 水区和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且 舒适生活的空间,切实体会东京城市特色 ;构建高度快捷便利的城市机能和吸 引世界目光的景观,合理智慧地应对气 候危机;在全球化中促进人与人的交流, 集约多样化的资源,时刻保持革新,做 被世界选择的城市。 (徐畅 邓奕)

资讯来源 :https://www.toshiseibi.metro.tokyo.lg.jp/seisaku/ esg/data/esg2022_all.pdf?202204=


东京都公布《综合化停车对策》

为实现以人文本的步行友好街区 建设,应对人口负增长和高龄少子化 社会背景,推动实现零排放和数字化变革,东京都在充分调研近期停车场 现状之后,制定了《综合化停车对 策》。 今后将会在此基础上,通过道 路空间再分配等,推进应对地区特性 且有效的停车对策,实现对环境影响 尽可能小的交通体系和舒适的城市 环境。 为实现该项对策的未来愿景,将 从以下五个重点方向推进政策实施。 (1)推进与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 相结合的停车对策(将所有交通方式 纳入对象); (2)推进有效果、有效率的综 合化交通对策(硬件和软件对策组合 实施); (3)推进应对社会经济状况变化 与地区特性的灵活化停车对策 ; (4)二氧化碳实质零排放与防灾 减灾 ; (5)推进应对 MaaS、自动驾驶等 新技术和新型交通方式的停车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应对地区特性的停 车对策,促成地区内诸多相关方达成一 致,今后将积极组建包括开发商、交 通公司、道路管理、交警部门等在内 的地区管理组织。东京都将定期召开 联络会,通过调节各方关系,提供技 术支持等,确保综合性停车对策得以 有效实施。 (徐畅 邓奕) 

资讯来源 :https://www.metro.tokyo.lg.jp/tosei/hodohappyo/ press/2022/03/29/documents/23_01.pdf


韩国“1 期新城更新官民联合委员会” 召开第一次研讨会

1990 年代初,韩国“国政课题7 号”提出了通过扩大住房供应和恢复 市场功能等策略实现首都圈住房稳定 的目标,推出“新城”计划。1991 年 开始,首尔市及周边城市开启了一系 列大规模的住房开发项目,称为“1 期 新城”, 共包括五个居住区 :盆堂新城、 一山新城、坪村新城、山本新城、中 洞新城。此后推进了 2 期的 10 个区域, 3 期 6 个区域正在实施中。

1 期新城开发30 年后,出现了基 础设施匮乏、建筑安全隐患、城市竞争 力减弱等问题,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在 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应准确分析并诊 断第1 期新城的现状并制定相关对策。 特别是考虑到1 期新城是由国家主导, 为快速供应大量住房而建成的大规模 居住区这一特点,不断有人指出,1 期 新城的更新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现有的重建再开发程序主要适用于 相对简单的维修和基础设施补充,因此 直接利用现有程序存在局限性。对此, 政府考虑到“新城”计划的特点和区 域交通改善及基础设施扩充的必要性 等,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有必要制定 1 期新城的综合更新计划,并提供立法 支援。为此,国土交通部联合多领域 专家,组成了“1 期新城更新官民联合 委员会”, 于 2022 年 5 月 30 日组织召 开了第一次研讨会。 在 5 月 30 日的第一次研讨会中, 参会委员一致认为,为了应对 1 期新城 的老化问题,需要进行有计划的整顿。 通过分析1 期新城的现状,决定从老 旧住宅整顿、基础设施扩增、区域交通 改善、城市功能提升等方向进行重整, 并分析国会悬而未决的关于“新城” 重整的相关法案,摸索合理的制度化 方案,在立法的角度给予支持。 (段紫钰) 资讯来源:http://www.molit.go.kr/USR/NEWS/m_71/ dtl.jsp?lcmspage=1&id=95086755;https://www.chosun.com/ economy/real_estate/2022/01/11/NNJ3FSGZZRALZDSV3WE6 VDQPCM/;https://www.molit.go.kr/USR/policyData/m_34681/ dtl?id=523


香港东铁线跨越维港,完善铁路服务

香港地铁东铁线过海段5 月 15 日通车,此后东铁线贯通香港南北,乘 客无须转线便可从新界东北直达港岛。 过海段长6 公里,开通后的东铁 线以罗湖和落马洲为起点,由当前的红 磡终点站延伸至金钟作新终点站,途 经新建于湾仔北的会展站,可实现“一 程过海”, 直接贯通新界东北、九龙中 及香港岛。以往从罗湖或落马洲出发,乘客需要先换乘荃湾线过海,再搭乘港岛线;过海段开通后,乘客不需要转线, 即可直达湾仔北及金钟一带的商贸、会 展及金融中心。由罗湖或福田直达金 钟站仅需50 多分钟,大幅缩短了乘客 的通勤时间,无论参观书展或食品展, 都会更加便捷。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 东铁线的策略定位极其重要,它将维港 都会区与“北部都会区”紧密连接起 来,前者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标志,后者则拟建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目标是达致香港南北两个都会区并驾齐驱、 互相辉映的愿景。她透露,港深两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 正在探讨的不同方案涵盖延伸东铁线至深圳罗湖、优化罗湖管制站及相关交通接驳安排等。 (谭翠萍) 

资讯来源 :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 chi/2022/05/20220507/20220507_104813_623.html?type=cate gory&name=infrastructure&tl=t ;http://www.cnbayarea.org.cn/ news/focus/content/post_942039.html


“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启动

“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InnoHK)于 5 月 25 日举行启动礼, 标志着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推动创新 科技发展迈向新里程。 InnoHK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创科旗 舰项目,致力于促进环球科研合作,让 香港在全球高科技版图中占据重要席 位。该项目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推动,自 推出以来获得全球多家顶尖院校和科 研机构的积极回应。经过严谨的筛选 和审批程序,28 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 驻,汇聚 7 家本地院校和研发机构,以 及 30 多家来自全球11 个经济体的机 构,参与的本地和海内外科研人员共约 2 000 人。 InnoHK除了推动香港、内地、海 外顶尖科研人员与业界合作外,还提 供了一个为香港培育及建立科研人才 库的平台。 (谭翠萍) 资讯来源 :http://www.news.cn/gangao/2022-05/25/c_1128 684241.htm


澳门公示最新交通规划,多处提及与横琴交通发展衔接

5 月 24 日上午,澳门特区政府 公布《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 (2021—2030)》( 下称《澳门交通规 划》)。 规划将贯彻“公交优先”和“控车辆”两项政策,朝着为居民提供更安 全、绿色、高效、便捷和宜行的陆路交 通运输系统的方向发展,实现构建可 持续发展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 为了根本性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 力,《 澳门交通规划》提出全面落实地面 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三张网络,全面落实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政 策法规三个方面。合理采取“有效建设、 提质增效、科学控需、智慧发展”等多 种措施,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条件和服务。 此外,《 澳门交通规划》多处提及 澳门与横琴交通发展衔接,涉及多个重大项目规划。其中特别提到,有效 建设澳门轻轨横琴线,研究水上航线 连接横琴,积极配合推进由广州至珠 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 城际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 在完善口岸交通方面,规划提出 2025 年轻轨横琴线接入横琴口岸,并与 珠机城轨便捷衔接。澳门轻轨横琴线主体建筑由高架桥、河底隧道及两个车站 组成,走线全长约2.2 公里。走线始于 现时氹仔线莲花大桥站旁的“HE1 站”, 止于横琴口岸地库下层的“HE2 站”。 澳门交通事务局预测至2030 年,关闸口岸、青茂口岸日均跨境出行量约40 万人次,规划研究轻轨西线在关闸、青茂 口岸设站,实现客流快速集散。近期增加 横琴口岸、青茂口岸巴士线路或班次,以 匹配增长的跨境出行需求 ;远期配合轻轨 线路开通,调整巴士线路。结合合作区及 “澳车北上”等政策,配合各陆路口岸功 能分工,促进北区跨境交通适度分流至横 琴、港珠澳大桥等口岸,实现交通相对均衡,人车适度分流。 (谭翠萍) 资讯来源 :http://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content/ post_976133.html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66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