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资讯中心>新书推介

《应对灾害的韧性城市:概念与实例》

Disaster Resilient Cities: Concepts and Practical Examples

By Yoshitsugu Hayashi, Yasuhiro Suzuki, Shinji Sato, Kenichi Tsukahara

Published by Butterworth-Heinemann (31 Mar 2016)

21 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挑战,应对灾害冲击并进行自我修复的城市韧性成为城市设计与研究的热点议题。本书从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国际上的实际案例,讨论了多种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对于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脆弱性的关系,并以不同思维方式对韧性城市的结构进行了探索。

本书简明易读,分析了地震、海啸、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因果机制,剖析了城市化导致城市生态脆弱的内在原因;同时以自身区域、城市为例,对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结构韧性的新方法、新政策。本书也着重于案例研究,以2011 年日本东部地区大地震、海啸以及曼谷洪水作为特大自然灾害的典型案例,对灾害发生、抗灾手段、灾后修复的全时段过程进行跟踪,深入分析灾害发生机制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面对灾害城市应具备的韧性特征,以及具体实践中的规划方法和手段。

本书对于当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案例与解决方案,兼具研究深度与广度。既追溯了城市脆弱性的根本原因,从概念设计角度呼吁建立城市的韧性结构;又通过多个覆盖了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实践案例,为城市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蓝图,以便在设计阶段更好地考虑各种类型自然灾害的应对方式。 (朱明明)

《城市的全球化:城市历史上的跨国化转变》

Making Cities Global: The Transnational Turn in Urban History

By A. K. Sandoval-Strausz, Nancy H. Kwak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eptember 20, 2017)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有数亿人从农村搬到大城市,其中一些人在迁徙中跨越了国界。尽管城市化和全球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不过这也只是城市长期转型的新阶段而已。几个世纪以来,城市一直是不同民族、经济和文化间交流的重要节点。本书探索了城市化和全球化二者相互交织的发展历程,以历史学的视角,展示了跨国化所呈现的多种形式。其中的每种形式都是由其特定时间和地点等背景所决定。本书还强调了全球化进程并非总是持续或自发进行的观点。对于跨国化的外部联系,许多人都可能采取抵制或排斥的态度。

本书一共分为两卷。第一卷“全球城市化”调查了当前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趋势,并着手制定未来半个世纪的全球城市议程。作者研究的问题覆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城市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住房需求,以及城市治理中公私合作的可能性等等。

第二卷“全球市区化”把来自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丰富的文化素材组织在一起,以探索最能体现现代城市意象与特点的标志性空间。论文展现了多样化的市区生活状态,深入探讨了权力、分工、消费与冲突等方面的共享理论与现实问题。这本合集中的文章围绕着三个基本主题。一是强调美国、东亚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南亚之间的联系;其次是作者在城市的建成环境与日常互动中对全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寻求将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理解为人们在社区、工作场所、商店和街道上对其产生的体验;第三个主题是探讨强盛帝国和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

《城市的全球化》认为,将城市历史与跨国化进程结合起来,会让我们对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有更丰富的理解。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大都市地区实现繁荣、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冯宁)

 

《重新编码城市:共创城市未来》

Recoded City: Co-Creating Urban Futures

By Thomas Ermacora, Lucy Bullivant

Published by Routledge (January 14, 2016)

《重新编码城市》倡导了一种致力于承担社会责任与加强地方参与,具有广泛性、多样化、全面性的城市设计方法。在城市设计工作室之外,本书也分享了一些能够应用于城市领域项目的创造性方式,以吸引、鼓励社会活动和参与,或是加强与社区活动者的合作。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虚拟化,许多在线应用的工具和技术正在成为人们决策时的新选择。这些工具给社区和专业人士创造了全新的协同创新机会,使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可塑性更强,可以称为“DIY 社会”。而如果人们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就会更有动力去维护城市的稳定和繁荣。这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居民、所在地与地方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造就了地方参与性决策这一领域巨大的潜力。应对当今时代的复杂挑战,《重新编码城市》将帮助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决策者、开发者和设计从业者创造出更好、更宜居的城市。本书不仅关注了建筑与城市设计、经济策略与解决方案等领域,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城市是如何推动我们迈向难以把握的未来等一系列问题。 (赵国清)

《城市生命体:剖析和认知城市》

Urban Being: Anatomy & Identity of the City

By Robin Renner

Published by Niggli (July 11, 2017)

长期以来,因为城市和生物体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人们乐于将二者进行比较。不过,由于城市的存在从根本上源于人类的出现,所以相比于都市特征,它们的自身特征体现了较弱的生物特性。这一点是受城市居民的行为和需求决定的。换句话说,对城市结构的剖析反映了城市无论在何处,其自身特征,比如某些城市结构,都会受到与之互动的市民的影响。

《城市生命体:剖析和认知城市》展示并诠释了相关因素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借助详细的图表和卫星图像地图,不同城市结构对于城市自身特征的影响通过居民的生活经验,在五个不同的维度得到对比。而本书讨论的范围也从可以步行探索的城市微观细胞,延伸到城市中心、宏观区域,直到(跨越数千公里的)由成百上千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作者对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城市区域进行了深入调查,特别针对城市主干道之间的狭小空间展开研究。作者将“城市细胞”作为市民居住的主要单位,并研究了影响“细胞”结构和“细胞”功能的主要因素。“城市细胞”对于定义城市的性质与效率十分重要。这些“细胞”不仅由物理属性所定义,还受其内部发生着的行为控制。通过不同维度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到如何最好地组织城市的交通网络和街道景观,从而促进形成健康的都市环境。 (钱天健)

《智慧城市:基础、原则和应用》

Smart Cities: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y Houbing Song, Ravi Srinivasan, Tamim Sookoor, Sabina Jeschke

Published by Wiley-Blackwell (5 Sept. 2017)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全世界研究和发展的优先领域。智慧城市在经济增长、健康、能源效率和交通等多个领域开拓了重大机遇,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智慧城市的基础知识,并对该项技术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智慧城市:基础、原则和应用》为发展智慧城市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观点,展示了跨越多学科的智慧城市发展基础与原则。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智慧城市的基础、原则与应用。它阐释了智慧城市从无到有的过程所提供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还涵盖了智慧城市的理论建模、仿真等内容;并对世界各地现有的智慧城市进行了案例研究。

此外,本书还论述了如何建设和发展一座智慧城市,世界各地对于智慧城市的探讨和实践;同时着眼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工程、技术基础与原则,包括系统设计、系统验证、实时控制与适应、物联网、测试平台等等。本书也涵盖了智慧城市中与智慧交通相关的改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一系列应用,包括汽车通信(CV)、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总之,本书出色的系统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值得智慧城市领域及其相关行业的研究者与专家翻阅并参考。 (李阳)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6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