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首页>杂志浏览>资讯中心>新书推介

《争夺柏林的街道:政治、消费和城市空间1914—1945》

The Struggle for the Streets of Berlin: Politics, Consumption, and Urban Space, 1914-1945

By Molly Loberg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uty Press (February 2020)

在商业、消费、犯罪等混杂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和警察如何在公共空间中交互?在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 变革使城市街道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商业舞台。在这里,游击队和企业家们用海报、灯箱广告、游行、暴力等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纳粹依靠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方式来上演侵略性的政治戏剧,包括四月暴乱和水晶之夜。国内和国外的观察家们也在柏林的街道上预测着未来。他们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橱窗展示出乐观的一面,也目睹了犯罪浪潮、反犹太主义暴乱以及失败的治安和社会的崩溃。认识到城市空间的力量,官员们采取了越来越激进的政策来“振兴”这座城市,最终阿尔伯特·斯皮尔(Albert Speer)计划铲除柏林市中心,建设日耳曼尼亚。

本书很难得地让今天的读者能够与昨天的人群“混在一起”,触摸街道的肌理和炒作的喧嚣,同时感受到警察、纳粹分子和普通陌生人的可疑眼神。除了不太为人所知的争论之外,还有流氓张贴标语,小贩、乞丐、不守规矩的司机和盗贼团伙等的故事,柏林犹太人空间遭受的袭击造成的犹太人空间的灭绝先于犹太人生命的灭绝。这些都是深入的、高度原创且极具创造力的空间史研究。

通过城市的视角,本书汇集了空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因而能够吸引来自各领域的读者,它充满了新鲜的经验发现和学术见解,为魏玛和纳粹时期的德国大都市历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规划师理解空间在政治运动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许惠坤)


《亚洲各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Internal Migration in the Countries of Asia

By Martin Bell , Aude Bernard, Elin Charles-Edwards, Yu Zhu

Published by Springer (2020)

1980 年代,国际人口迁移研究囿于统计口径调整等问题逐渐放弃宏观视角,转入微观个体研究。随着空间的社会性觉醒,人口迁移逐渐被理解为一种空间过程,伴随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迭代升级,人口迁移研究旨趣从微观尺度回归宏观尺度。

本书是全球国内人口迁移项目的亚洲地区(IMAGE-Asia)研究成果,旨在构建可用于国际比较的国内人口迁移研究范式。首先,本书归纳了影响国内人口迁移的三个主要因素:迁移强度、年龄构成和空间影响,进而对其进行理论演绎和数理建模,形成人口迁移研究的三维分析框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一般思路。其次,作者依据分析框架对中国、韩国、日本等15个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在统一的人口迁移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第二部分针对各国不同的人口迁移模式进行历史性阐述,如中国的户籍制度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从战后工业化引起人口向中心城市(首尔—釜山)集聚转变为政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农村衰败有意引导人口流向城郊和乡村地区(京畿道、世宗市);日本的人口流动则表现出较强的市场导向和年龄分异。三大都市区的就业市场吸引青年流入,而退休人口正向都市周边地区和乡村迁移。

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难以复刻自然科学研究可控的外部环境和自变量,未能形成统一的“坐标系”来审视研究结论的意义。本书为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思路和模型方法,并且对亚洲各国人口迁移的演化、动因和影响都进行了系统性的诠释。更重要的是,本书在相同的研究框架下,结合亚洲各国人口迁移展开论述,弥补了我国该领域研究缺乏国际坐标导致结论意义缺失和因果关系泛化的问题。 (施德浩)


《城市共享空间:数据和技术如何重建我们的社区》

The Urban Commons: How Data and Technology Can Rebuild Our Communities

By Daniel T. O’Brien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2, 2018)

有赖于市民们和他们的手机,智慧城市的未来已经到来。为了证明这一点,本书作者丹尼尔·奥布赖恩阐述了他多年来对波士顿311 系统的研究所获得的变革性见解。该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城市管理工具,彻底改变了普通波士顿人使用和维护公共场所的方式。通过电话服务、手机app、网站和推特(Twitter)帐户,311 系统可以列出有关路面坑洼、路灯破损、涂鸦、乱扔垃圾、故意破坏等投诉。这些投诉都不是公民的责任,却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本书为现代数字数据和技术可以为波士顿等寻求繁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些什么,提供了开拓模式。作者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了为什么某些社区授受监护理念,并愿意花时间监视城市的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从政府方面,他明确了能够实现公民参与的公民技术,以协作方式部署公共服务的最佳实践,并充分利用这些通过努力协作而产生的数据。

波士顿311 系统缩小了居民与其社区之间、选民与地方领导人之间的距离。作者表示,这一系统制定了更有效的政策和做法,从而重振了市民与市政府实现共同利益的方式。通过剖析311 系统在波士顿的运行时间、原因和方式,本书揭示了这一创新系统的力量和潜力,以及其他城市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 (赵爽)


《“更智慧”的纽约:城市机构如何创新》

Smarter New York City: How City Agencies Innovate

Edited by André Corrêa d’Almeida

Published b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2018)

世界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正不断提高,截至2019 年,中国超60% 的人口已经居住在城市中,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上大部分人将居住在城市中。在这一背景下,城市需要通过智慧化提升管理效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传统的智慧城市体系中,如何构架、建设和实现“智慧”被投以大量的关注,技术体系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但这一过程忽视了人民作为城市主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可能性。同时城市作为复杂系统,其问题也并非单纯依托技术手段便可以得到解决。

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个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市民、城市部门、公司企业等多主体作为具有创新力的主体,能够让城市“更智慧”。在一系列针对城市各领域的案例中,作者基于纽约城市机构进行的智慧实践,详细阐述了纽约的公共机构如何为社会公平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例如社区垃圾处理、枪声实时监测以及降低交通事故等多种项目。通过这些案例,作者希望向我们传达:通过与已有的城市功能进行整合,智慧技术能够发挥更高的效能。

从城市管理的视角,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应对城市复杂性的可能。城市是复杂的,其特殊性及其内部繁杂的相互关联决定了这一特征,这也是规划学科始终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本书通过多领域的城市部门的实践,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切实的知识和经验。(张修宁)


《数字世界中的智慧城市》

The Smart City in a Digital World

By Vincent Mosco

Published by 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 (28 Aug 2019)

是什么让城市变得智慧?本书通过描述、挑战和提供民主替代方案来回答来源于或终止于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聚集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公司开始出售技术,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并加深对城市生活的私人治理。它们与政府合作,承诺从表面上看给城市居民带来的许多好处:更安全的街道、更清洁的空气、更高效的交通等。在表面之下还有另一个故事:技术驱动的智慧城市加强了监视,将城市管理权移交给了私人公司,削弱了民主,创造了黑客的天堂,并加速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的到来。

作者坚持:要使城市变得智慧,人类治理仍然至关重要,真正智慧的城市要从充满活力的民主、对公共空间的承诺以及对技术的控制开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了解推动全球智慧城市运动发展的技术、组织、方法,以及对技术驱动型城市的抵制。本书借鉴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记录了旧城区的重建和全新城市的创建,为数字世界中城市生活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导。(徐浩文)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6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