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2021年  第3期   再读《空间的生产》

本期主题

“总体性”与“开放性”的延续 —— 再读《空间的生产》导读 本文阐述了推出“再读《空间的生产》”专辑的主要原因。选择在这个时 间点以《空间的生产》为主题展开专题讨论,首先有缅怀和致敬其作者列斐伏尔 之意。这本经典著作早已成为空间和都市研究绕不开的里程碑,但… 杨舢(3583)
迈向三维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本文探讨了迄今为止被忽视,但在理解列斐伏尔理论上非常关键的三个方面 : (1)根基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哲学的辩证法概念 ;(2)以尼采思想为导向的语言 理论 ;(3)法国现象学的影响。基于这些讨… 克里斯蒂安·施密特 著 杨舢 译 朱天禹 校对(3173)
简论“空间的生产”之内在辩证关系及其三重意义 《空间的生产》一书最为核心的问题无疑是如何理解“空间的生产”这个词语的含义。为此,列斐伏尔首先重点解释了生产的“空间”内涵 和空间的“生产”内涵,即为何生产是“空间性的”以及空间是“生产性的”?缘何… 刘怀玉 鲁宝(2480)
“空间生产”话语在英美与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地理学领域的误读 “空间生产”理论是列斐伏尔最重要的学说。自问世以来,这一 理论在英美学界经历过三次重要的传播历程。在前两次的传播中,空 间生产被不同程度地误读。在我国,这种误读在城市规划和地理学领 域较为明显和… 杨舢 陈弘正(2558)
重读《空间的生产》 —— 话语空间重构与南京学派的空间想象 笔者首先简要说明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列斐伏尔批评苏联城市规划师未能生产出社会主义的空 间,而仅再生产现代主义模式的都市设计。通过这一批判, 作者进一步反思都市中国的现代性移植,以及专… 夏铸九(2606)
建筑项目与再现的作用 —— 以波兰新胡塔为例 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学说探讨再现在空间生产中的能动作用。 列斐伏尔认为,再现是空间生产的必然组成,它既来自建筑师的劳动, 也缘于居民的创造。不同再现间相互竞争,共同协商。这种协商和竞 争最终会消耗… 卢卡茨·斯坦尼克 著 杨舢 译(1771)

城乡研究

发达国家城市更新体系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以法德日英美五国为例 我国步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进入存量提质优化的新阶段,更新制度体系的建设成为保障空间改善活动有序进 行的首要议题之一。为支持我国更新体系科学、合理、系统构建,研究选择更新历程久… 刘迪 唐婧娴 赵宪峰 刘昊翼(1959)
共管体系与共治规则 —— 西班牙共管公寓政策对我国自有住房管理与社区治理的启示 西班牙是欧洲典型的住房自有率较高的国家,在房地产发展、房产性质、住房观念上 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共管公寓是西班牙城市住房的主要类型,历经长期政策探索,形成 了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共同管理体系和共同… 李艺书 冯琳(1866)
TOD对居民通勤模式的影响 —— 以英国泰恩威尔都市区为例 公交导向开发(TOD)在小汽车主导的发达国家被认为是引导居民由小汽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及其他多样化出行模式的城市设计手法。 对于 TOD 的交通影响,不少研究比较检验了 TOD 地区和非 TOD 地区… 文萍 赵鹏军 周素红(1919)
韧性城市评价体系的三种类型及其新的发展方向 韧性城市正不断发展成为新兴城市的研究热点。目前对韧性城市的概念和 特征等已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但是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仍缺少系统化的、具 有可操作意义的整理。完善的韧性城市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其理论… 倪晓露 黎兴强(2108)

规划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法体模式及其选择标准 根据不同法律在其立法体系内地位和调整对象范围的不同,法 体模式主要分为单行法模式、基本法模式与法典模式三种类型。本文 在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演进和现状样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 对国外国土空间… 田亦尧 王爱毅(1853)
地铁枢纽站域步行网络的建构原则与策略 地铁枢纽站域步行网络的建构对于城市空间效 率和活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地铁枢纽 站域集散与流转的拓扑模型,然后在宏观尺度上对路 径网络的高效编织、节点体系的有机耦合两个主要建 构原则… 吴亮 陆伟(1861)
加州世界级机场群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研究 近年来,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 的主体形态,机场作为传统交通门户的角色正在向“新的动力源”转变。 加州城市群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其空间范围内的机场群则是美国 西海岸… 范渊 姜欣辰(1794)

实践综述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76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