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正文
全文下载次数:0
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40471042)资助成果
2008年第1期   DOI:
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
Understanding Polycentricity by Configuration, Function and Governance

罗震东 朱查松

LUO Zhen-dong, ZHU Cha-song

关键词:多中心;形态;功能;治理;尺度

Keywords:Polycentricity;Configuration;Function;Governance;Scale

摘要:

多中心是一个涉及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或行政等多个方面的动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在城市区域规划中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首先从空间形态、功能和治理三个层面阐释多中心的多重内涵,进而通过对多中心的尺度依赖与过程依赖的阐释,说明多中心概念的动态特征。最后,审视中国城市区域多中心的发展,指出其发展的特征与可能的演化趋势。


Abstract:

Polycentricity is a dynamic concept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social-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this concept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a better wa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ulti-signification of polycentricity by Configuration, Func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first, then describes the dynamic characters of polycentricity with scale-dependent and process-dependent. In the e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polycentricity in Chinese city-region, and points out its basic characters and possible development trends.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罗震东,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博士

朱查松,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译者简介:

参考文献:
  • [1] Hall P and Pain K.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 London: Earthscan, 2006.

    [2] Scott A J. (eds). Global City-Regions: Trends, Theory, Polic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埃比尼泽·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M]. 金经元,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4] 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前景[M]. 宋峻岭, 倪文彦, 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5] 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夏铸久, 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2003.

    [6] 迈克尔·麦金尼斯. 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 毛寿龙, 李梅, 译. 上

    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7]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M]. 邓正来, 译. 北京: 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8] 罗纳德·J 奥克森. 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 万鹏飞,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5.

    [9] 孙柏瑛. 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4.

    [10] 罗震东. 中国都市区发展: 从分权化到多中心治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007.

    [11] 张京祥, 罗震东, 何建颐.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重构[M]. 南京: 东

    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经济规划研究所. 2006上海城市经济与

    管理发展报告——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13] 沈建法. 空间、尺度与政府: 重构中国城市体系[M] // 吴缚龙, 等. 中国城

    市的转型与重构.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14] Bertaud Ala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Cities: Deliberate Outcome or

    Unforeseen Consequence?[R].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2004.

    [15] Neil Brenner. Globalisation as Reterritorialisation: The Re-scaling of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J]. Urban Studies, 1999, 3(36): 431- 451.

    [16] J 戈特曼. 大城市连绵区: 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J]. 李浩, 陈晓燕, 译. 国

    际城市规划, 2007(5).

    [17] 韦亚平, 赵民. 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

    用分析[J]. 城市规划, 2006(4): 30.

    [18] 罗震东. 分权与碎化——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阶段与趋势研究[J]. 城市

    规划, 2007(11): 31.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E305/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电话:010-58323806  传真:010-58323825
京ICP备1301170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7851087